现在的库伦旗是由过去的锡埒图库伦整体、新苏如克整体、喀尔喀左翼旗整体、唐古特喀尔喀旗整体、奈曼旗东部、科尔沁左翼前旗西部和旧(陈)苏如克西北隅所组成的旗份。 根据查阅相关资料,现将其中新苏如克历史渊源大体情况初步探讨如下:
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今蒙古鄂嫩河)源召开忽里台大会,即蒙古国大汗位,号成吉思汗。随后,他把抽调精锐力量所组建的中军护卫“怯薛军”(禁卫军)扩充到1万人,征调千户那颜、百户长、十户长的子弟充当怯薛,任命忠勇之士那牙阿为中军万户,以此控制全国。组建并加强“怯薛军”起到了三重作用:1、保证大汗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巩固封建领主政权,避免发生内讧和军事政变。2、是行军打仗时的精锐力量和总预备队。在对金国的野狐岭之战中,成吉思汗亲率锐不可挡的中军“怯薛军”,首当其冲,直逼对方中军,为战略决战的胜利起到了鼓舞全军士气和主导战场胜败的双重作用。3、具有历史性的贡献。“怯薛军”后来演变成了“察哈尔部”,是蒙古各个部族中实力最强的一个部族。这样,对于蒙古民族的长远生存和蒙古文化的长远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北元时期察哈尔部的首领林丹汗重新统一漠南蒙古诸部,与明朝和后金势力相抗衡。清朝康熙时期林丹汗的长子额哲(娶皇太极之女、顺治之妹、康熙之姑玛喀塔固伦长公主为妻)又成为漠南蒙古诸部的“众王之王”。他的侄子布尔尼亲王造反被镇压后,察哈尔部被“分其余众”,随后作为其部属的赵、何、李、白、黄五大家族成为开创新苏如克历史的居民。以下简要回顾一下这段历史。 1547年,博迪死,长子达赉逊继位,号“库腾汗”。在位期间,土默特俺答(也就是后来迎请西藏黄教喇嘛索南嘉措并赐封其为三世达赖喇嘛的阿拉坦汗)日益强大,对汗位产生威胁,达赉逊处处与之较量,但终不能压服,以至于施行惹不起躲得起方针,将汗廷迁往辽东以避锋芒。大汗权威又开始衰微,各部或多或少都开始离心离德,稍有实力的贵族都开始称汗,虽然都还承认蒙古共主,大乱之象已经显露。
1557年,达赉逊长子图门继位,号“扎萨克图汗”,大汗的权威有所恢复。对于各部的控制加强,并颁布法典形成内政外交的统一。同时征服了达斡尔人和今鄂温克族先民额里克特人。
1592年,图门长子布延继位,号“彻辰汗”,汗权再次衰落。除了本部察哈尔之外,已经到了“政令不出午门”的地步。布延甚至做出出示元朝传国玉玺“哈斯宝玉印”来让各部承认自己是共主的事情,可算可笑复可悲了。 1604年,布延去世,因为长子莽古斯早逝,便由长孙林丹巴图尔继位。林丹汗的名字,叫作力格登巴特尔(林丹巴图尔),他的汗号是“呼图克图汗”,也就是明史上音译出来的“虎墩兔汗”。
而此时林丹巴图尔所面对的蒙古,是绝对需要拥有强大武力的可汗的——漠北的喀尔喀三部只是名义上还尊重共主,面子虽然给,实惠却是自己的。漠西卫拉特蒙古是危险的敌人,所幸现在正忙着和哈萨克人征战,还面临着俄罗斯的压力,不会东顾。原本应该能够完全统治的漠南蒙古,现在也是诸侯林立,各自为战。东北部大兴安岭地区,分布着成吉思汗弟弟们后裔的部落:哈萨尔系的阿鲁科尔沁、乌拉特、茂明安部;斡赤斤系的四子部落、翁牛特、喀剌车里克部;别勒古台系的阿巴嘎、阿巴哈纳尔部。这些部落从来都与可汗若即若离。嫩江流域是科尔沁部,这是长期独立自主的部落。与其相邻的则是游牧于西辽河和辽河流域的内喀尔喀五部:乌齐叶特、弘吉剌、巴特岳、扎鲁特和巴林部,他们组成了一个松散的联盟,隐隐与可汗分庭抗礼。俺答后裔的土默特部仍然占据着呼和浩特城与土默川地区,俺答弟伯斯哈尔的后裔哈剌嗔部与永绍布部则占据着土默特与可汗属地察哈尔之间的地区。至于富饶的黄河河套地区,则是鄂尔多斯部的领地。
至于身为全蒙古可汗的林丹巴图尔,手头的实力是察哈尔八大营:浩齐特、奈曼、克什克腾、乌珠穆沁、苏尼特、敖汉、阿喇克卓特和主锡惕,控制的土地则是老哈河以东,广宁以北的辽河河套地区,人口大概有10万左右,算是实力最强的[9]。
他的都城在今天的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罕苏木境内的察罕浩特,他的陪都和军事行营在今天的库伦境内,他以库伦为基地,与明王朝和后金势力进行了战略斗争。
他需要和明朝做贸易,求得互市来增进自己的经济力量。他所要的,是重新统一蒙古,成为和成吉思汗和达延汗那样的真正的可汗。而他明白,阻止他实现理想的,不是那个认为“长城之外非我土也”的大明王朝,也不是蒙古内部那些割地自雄的诸侯们,而是在自己的东边,那个在白山黑水已经越来越强大的民族——女真。
1593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一举击溃扈伦与蒙古九部联军,在嫩江流域的科尔沁部经过此役完全倒向了努尔哈赤,两家成了亲家。而内喀尔喀联盟中的扎鲁特部、巴岳特部也和努尔哈赤联姻,女真人对于蒙古的渗透越来越深。林丹汗感到来自东边的乌云压城欲摧。
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8月25日,林丹汗的五万大军突袭义州,击溃明守军,攻破大安堡,明守将阵亡,城池被洗劫一空。这一年,林丹汗24岁。1617年,再次派出使者,送还俘虏,希望互市。明朝同意互市,同时,为了和林丹汗一同对付后金,明朝对于也一再扩大市赏额度,到天启末年,达到十二万两白银。
第一次的出场,林丹汗的表现委实不俗。军事上表现出了才干,政治上也很有眼光。但年轻的他,却在宗教上,犯了不可挽回的错误。
宗教,也是政治的延续甚至是升华。而林丹汗却把宗教纯粹当成了信仰。
蒙古地区自从俺答汗引入藏传佛教之后,格鲁派的黄教便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到林丹汗时期,已经成为蒙古地区至高无上的信仰,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对之顶礼膜拜。
林丹汗起先也是信仰黄教的,而且还相当虔诚。在他登基那一年,四世达赖喇嘛云丹嘉措派遣迈达里活佛经鄂尔多斯抵达呼和浩特,作为蒙古地区黄教的坐床喇嘛。闻讯的林丹汗将迈达里活佛迎请到自己的统治中心察汉浩特,不但自己信奉黄教,而且让他们在察哈尔地区活动,进行传教。
而在1618年,当林丹汗26岁时,西藏红教宁玛派活佛沙尔巴呼图克图到达蒙古地区,寻找自己的支持者。在面见林丹汗后,沙尔巴呼图克图施展了自己的法术,使得年轻的林丹汗深为折服,封他为国师,并接受灌顶,从此改信了红教。
沙尔巴呼图克图为了取得林丹汗的信任,从五台山取来元世祖时红教八思巴用千金所铸嘛哈噶喇金佛。八思巴是元世祖的国师,创造了“八思巴蒙文”,那时是红教的鼎盛时代,也是元朝的鼎盛时代。迎来八思巴所铸的金佛,似乎有着明显的吉兆。
林丹汗更坚信自己改宗的正确性,他修建金顶白庙,将金佛供于其中同时召集昆噶敖德斯尔、班第达顾实、阿南达顾实为首的33名大翻译家,在1628-1629年期间翻译了108卷《甘珠尔经》。林丹汗把祖传下来的传国玉玺和嘛哈噶喇金佛、金《甘珠尔经》视为三大法宝。
这是信仰问题,但在政治上产生了巨大波澜。信仰黄教的各部首领都心怀不满,对于林丹汗逐渐疏远。而黄教的僧侣们,也把林丹汗统一蒙古的战争看作是宗教战争,开始支持他的反对者。
当然,这时的林丹汗血气方刚,雄视四周,还不会看到这次改宗给他带来的消极影响,这无疑是他的极大败笔。
为了挽回渐渐失去的人望,1622年,领军至山海关协助明军牵制后金的攻势。可这一次再次失败,明朝重镇广宁被努尔哈赤攻陷,林丹汗重要的贸易基地丧失。
一连串的失败,兵员、物资以及最重要的声望都损失惨重,林丹汗不得不改变了自己的攘外的方针,收束兵力转为对蒙古部落的统一,挽回自己所失去的。
而他下降的威望,将他当初改信红教造成的负面影响放大了。当败退山海关之后,原本就反对信仰红教的重臣,管理左翼三万户的特命大臣锡尔呼纳克杜棱率领所属乌齐叶特部与明安谔勒哲依图台吉所属乌噜特部共三千多户,投奔辽阳城,归顺了努尔哈赤。
在与后金联姻的蒙古各部中,科尔沁较为特殊,其他人都可说是自保的权宜之计,而他却是自觉自愿的背叛了自己的民族。
1624年,奥巴觉得联姻还不过瘾,干脆和后金举行了会盟,将矛头直指蒙古共主林丹汗。这标志着,科尔沁完全和林丹汗决裂,脱离了蒙古阵营。
1627年三月底四月初,林丹汗留多罗特部留守故地,自己率数十万部众西迁,拉开了他人生,也是蒙古历史上的大悲剧序幕。在明朝的安排下,1628年九月,土默特、永邵、鄂尔多斯三部联军在艾布盖河与林丹汗展开会战。林丹汗大获全胜,各部四散,鄂尔多斯归顺。明朝的以夷制夷之策破产,经过此役,“东起辽西,西尽洮河,皆受插要约,威行河套以西矣。”林丹汗此时已经利令智昏,干脆又出兵攻打漠北喀尔喀,如果失败,也许还能让他冷静下来,可惜,他又胜利了,漠北的扎萨克图部和托辉特部被击败。同室操戈的鲜血,越流越多。
当林丹汗血战宣大塞外的时候,后金的皇太极却在蚕食林丹汗在故地的领土。1628年二月,后金兵抵大凌河,留守的多罗特部首领古鲁出兵迎击,兵败战死,所部损失一万一千二百余人;五月,后金兵犯阿拉克绰特,因特塔布囊战死;九月,皇太极纠合敖汉、奈曼、扎鲁特、哈剌嗔等部扫荡锡尔博锡哈图、英汤图等地,察哈尔部众“抗拒者杀之,其降者编户”。
也是不到一年,林丹汗留守故地的人马全军覆没,辽东一带,完全划归后金版图。
林丹汗已经每况愈下,皇太极开始了他的最后一击。
1632年四月,皇太极率后金军与土默特、喀喇嗔、伊苏特、扎鲁特、敖汉、奈曼、科尔沁、阿鲁科尔沁等几乎所有归附的蒙古部落,起兵10万,远征林丹汗。
1634年,经过多方联络,统治西藏的藏巴汗、游牧青海的绰克图台吉以及控制康区的白利土司与林丹汗结成了“反黄教联盟”。既然黄教的活佛和僧侣们已经视我为敌人,那就决裂的彻底一些吧。黄教不是庇佑后金吗?那我就反黄教。
联盟成立之后,获得了物资补充的林丹汗,向青海转移,那里,可以建立根据地,东山再起。
命运出现了转机,但这专机却更像是一次无情的嘲弄——1634年夏秋,林丹汗因天花病死于甘肃大草滩。
他只有43岁,如果不是突如其来的瘟疫,他应该还有很多时间。
1635年二月,后金以多尔衮、岳托、萨哈璘、豪格为统兵元帅,率精骑一万远征林丹汗余部。四月二十八日,趁着大雾包围了汗廷,后金军派苏泰之弟南楚劝降。额哲母子见大势已去,“遂归降后金”。那块世代相传的传国玉玺,终于落到了皇太极手中。
429年的蒙古帝国,364年的元朝,267年的北元,至此终结。
1636年三月,漠南蒙古十六部49个大小领主齐聚盛京沈阳,承认皇太极为汗,并奉上“博格达.彻辰汗”的尊号。同年,皇太极即皇帝位,改国号为“清”,改元崇德。
清朝的皇帝们对于投降者,倒是从来不吝啬怀柔之赏,额哲投降后被封为亲王,“位冠四十九旗贝勒之上”[34]。
1661年,额哲死,其弟阿布奈袭亲王爵位。阿布奈对于清朝甚为轻视,长达八年“不一朝请”,对于清朝公主为自己所生的儿子也不亲自抚养。1669年,康熙皇帝将他拘押于盛京沈阳。
同年九月,阿布奈长子布尔尼袭位,年方十六岁。虽然年轻,却很有头脑,对于清帝十分恭顺,避免重蹈父亲覆辙。
1673年十二月,“三藩之乱”爆发,一时间海内喧腾,天下大乱。一直在暗中训练兵马的布尔尼与其弟罗布藏等原察哈尔贵族于1675年起兵反清。
这时,作为清朝“政治棋子”的孝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从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中斯琴高娃所饰演的孝庄咬牙切齿地发狠:“我要组建一支虎狼之师,来剿灭布尔尼叛乱”看出端倪。
清朝迅速以信君王鄂扎为抚远大将军,大学士图海为副将军率军镇压。这时清朝精锐都南下平叛,京中空虚。图海等挑选八旗家奴之中的勇健者数万人组成军队,为了让乌合之众成为虎狼之师,鄂扎率军每到一处便纵兵抢掠,以激励士气。到达察哈尔境内后,更说“察哈尔旧国,数百年之基业,珠宝不可胜计,如能得之,可富贵终身”。清军人人踊跃,于四月二十日在达禄(即现在的开鲁)与察哈尔军交战。
布尔尼原以为自己高举大旗,蒙古各部都会望风而来,岂料各部归顺清朝40余年,早已经“亲如一家”,无人前来响应。孤立之下,率所部3000人与清军交战,寡不敌众而败,布尔尼兄弟逃走,不久便被追及杀死。
康熙皇帝平定布尔尼之后,将拘押在盛京的阿布奈绞杀,察哈尔汗室所有男性成员都被处死。林丹汗的子孙,便在这场不成功的造反当中,被绝灭。
接着,清廷对察哈尔部实行了“犁其牧地,散其余众,驻牧大同、宣化边外”,作为非察哈尔主要部族的一部分成员则被迁往新苏如克从事向清朝陪都盛京“三陵”提供牛羊肉、乳制品等祭祀用品的皇家牧场牧业生产。
我们新苏如克的祖上为驻扎在今辽宁省义县庙儿沟村的察哈尔部落蒙军八旗,是第一批大概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还有一种说法是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迁至新苏如克,形成了实行赵、何、李、白、黄五大家族首脑人物议事制度的皇家牧场,第二批新苏如克居民是从锡林郭勒盟南部、河北省北部搬迁而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