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牧骑自上世纪诞生以来,经过五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支活跃在草原上的文艺队伍,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她以继承发展民族艺术、弘扬光大时代精神和满足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为己任,受到党和国家以及广大群众的肯定和赞扬。从而享誉全国以至世界。 乌兰牧骑在长期深入生活、贴近群众之中,不断创作出了富有草原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的艺术精品,同时培养造就了一批优秀民族艺术人才,许多人成为杰出的艺术家。牧兰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牧兰(1943—2009)出生在科尔沁草原的蒙古族姑娘,从小在家乡是听着、唱着民歌长大的。中学毕业以后,由于她的唱歌天赋,在1963年被破格吸收为库伦旗乌兰牧骑队员,1965年调到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在这支队伍中她成长为著名歌唱艺术家和出色的组织者,她把自己毕生精力奉献给了乌兰牧骑事业。在长期主持直属乌兰牧骑工作期间,始终不渝地坚持正确的建队方针,勇于改革创新、繁荣艺术创作、培养艺术人才、坚持深入基层,为直属乌兰牧骑的发展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牧兰曾相继被选为第四、第五和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自治区政协委员、乌兰牧骑学会副会长、全国和自治区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文化系统模范党员、全区宣传思想战线先进工作者、奥运火炬手、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过数十项艺术成就的奖项。在她退休之后,于2007年自治区党委政府为表彰她所作出的业绩,隆重地授予她“乌兰牧骑特别贡献奖”。 牧兰一生的事业是在乌兰牧骑队伍中渡过的,她的成长与成就历程,正是这支队伍发展壮大、从草原走向世界这一辉煌成就的见证。 上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牧兰被推上了直属乌兰牧骑的领导岗位。摆在她面前的迫切而艰巨的任务就是改革。直属乌兰牧骑虽然只有40多人,但是他们的任务是面向全区。牧兰带领一班人首先制订了队伍重组——优胜劣汰、改革分配——打破铁饭碗等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直接触及每个人切身利益的改革所遇到的困难与阻力是可想而知的。牧兰以其执著、毅力、耐心和智慧,妥善安置了编余人员,合理解决了分配问题,稳定了队伍。随之建立建全了各项规章制度,扎扎实实地展开了以加强艺术生产、狠抓演出质量为核心的提高演员队伍整体艺术素质、强化基本功训练等有力举措。在管理体制方面,建立了在党支部领导下的集体负责制。建立雷打不动的天天晨会制度,从每天每周每月和全年的工作计划、总结到批评表扬等都在晨会上向全体人员通报,听取大家对领导的意见建议,加强了工作透明度,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这时求贤若渴的牧兰,不辞辛苦、四出奔波、克服种种困难,从呼伦贝尔、鄂尔多斯、通辽等艺术团体和各艺术院校先后调进了优秀演员和学员。使直属乌兰牧骑创作演出和管理面貌为之一新。 直属乌兰牧骑始终不渝地坚持正确的建队方针,是一支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优秀团队,长期保持了在全区乌兰牧骑队伍中的领先地位。先后获得文化部授予“全国乌兰牧骑先进团队”称号、中宣部授予“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特别奖”、自治区党委授予“全区宣传思想战线先进单位”、“民族团结先进集体”以及连年的文化系统先进单位等等荣誉称号。在诸多荣誉中最让牧兰引为骄傲的是乌兰牧骑受到了广大牧民的欢迎和爱戴。 牧兰以乌兰牧骑为骄傲,是不论她作为一个普通队员,或是担任领导职务,都从未离开过草原,从未离开过舞台。无论她的工作多么繁重,脚步多么匆忙,都要把歌声送到牧民中去。 牧兰有幸参加了1965年和2000—2001年两次乌兰牧全国巡演。 1965年巡演是在周总理和乌兰夫同志亲自倡导下进行的,在国内产生了深远影响。牧兰作为优秀的青年女高音歌手参加演出,期间受到周总理12次接见,周总理在中南海宴请参加巡演队员时,牧兰与队友共同献上了一曲《草原儿女爱延安》这让她终身难忘;2000—2001年自治区党委、政府组织了“乌兰牧骑全国行”,牧兰作为领队兼演员在中原和西南地区演出。而让人感到惊喜的是,在这时隔37年两次大规模巡演中,牧兰竟是唯一一位都能参加又在坚持演唱的歌手。 1993年、1996年分别受自治区和国务院新闻办的选派,直属乌兰牧骑先后前往台湾和美国华盛顿等七城市访问演出,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传播我国民族文化,展现民族艺术风采,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台湾同胞和美国观众对演出的共同反映是:具有浓郁蒙古民族传统艺术风格和鲜明草原生活气息,体现了中国少数民族人民的精神风貌。这两次访演是对直属乌兰牧骑综合实力的一次考验,他们出色完成了任务,中央和自治区有关领导亲自批示,对上述活动都给予了肯定和表彰。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牧兰先后到亚、非、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演出。她曾用法语、斯瓦希里语等到多国语言为当地观众演唱,受到热烈欢迎。 1995年这支队伍以其高质量的演出、严谨的管理体制,引起了水利部领导的重视。经过自治区领导的同意,直属乌兰牧骑在保证区内演出的前提下与水利部实行共建,兼称“水利部乌兰牧骑”,使得改革向前迈出了成功的一步。在共建两年多时间里,他们冒着严寒深入到北部边境线上、顶着酷暑南下祖国南海海疆,把歌舞送到水利工程第一线上,活跃了偏远艰苦地区水利职工和给水部队战士的文化生活。
他们深入水利工程第一线演出,活跃了偏远艰苦地区水利职工的文化生活,也使团内的演出设施、演职人员生活等物质条件得了改善。
1999年牧兰精心组织创作演出的舞蹈诗《生命欢歌》受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委派,赴北京参加了文化部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优秀剧目献礼演出”受到国家有关领导、文化部和各大媒体以及北京市广大观众的高度称赞。布赫同志和在京的内蒙古老同志亲临观看。在剧场布赫同志接受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的专访,他说:“看到乌兰牧骑演出非常高兴,乌兰牧骑就是要在不断创新中求得发展。” 2005年是直属乌兰牧骑建立的40周年。牧兰告诉大家,我们不能忘记牧民,乌兰牧骑要是离开了草原和牧民,就会失去自身的生存价值。我们和牧民一起纪念自己的节日更有意义。牧兰带领全体队员来到水草丰美的克什克腾草原与广大牧民共同举行庆祝演出,她为来自四面八方的牧民一连演唱了五首歌曲,最后,用她演唱了43年的一曲《牧民歌唱共产党》激情高亢的歌声结束了这次草原上的盛会。牧民们给她献上了一束野山花,与她热情拥抱,并演唱了一首民歌,场面十分感人。而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这竟是牧兰在草原上最后的一次演唱……。 牧兰40多年的歌唱生涯,是一个民间歌手走向艺术家的成功历程。她演唱的歌曲多达数百首,在演唱风格上,却一直秉承着民族民间的韵味,不遗余力地探索和追求最能适应群众欣赏习惯的唱法,她没有进过高等艺术院校,但她虚心向老一辈歌唱家求教,向民间歌手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演唱技巧。她的演唱之路清晰地体现了:既保持淳朴的科尔沁草原民歌的原生态音色,又善于对现代民族唱法以至美声的吸收运用,把长调短调技巧予以有机的融合,加上她在演唱中的感情投入,彰显着牧兰一生中对歌唱艺术精益求精的不懈追求,形成了她特有的风格底蕴,为民族歌唱艺术的传承弘扬做出了优异贡献,为民族艺术宝库增添了一份可贵的财富。 由牧兰女儿阿·斯琴用了三年多时间,撰写的这部传记体著作《牧兰传》是她怀着对母亲深厚的感情,无限的思念,以真实生动的笔触,记叙了牧兰一生的经历。《牧兰传》一书的出版,将为读者展示牧兰这位终身从事乌兰牧骑事业的艺术家的生活轨迹。为我们更多更全面的了解牧兰、怀念她的业绩,提供了至为珍贵的史料。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协会
二O一一年十一月十七日
[ 本帖最后由 易真 于 2013-5-14 16:10 编辑 ]
图片附件: [蒙古族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牧兰] 9.jpg (2013-5-14 16:09, 0)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
http://club.history.sina.com.cn/attachment.php?aid=1079350
[img][/img]
作者: 易真 时间: 2013-5-14 16:13 标题: 牧兰传
前言(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