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安代网--记录库伦的点点滴滴

搜索
查看: 14821|回复: 0

第六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艺术节于8月20日在美丽的库伦胜利开幕!

[复制链接]

3843

主题

482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308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14-8-21 02: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内蒙古通辽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640.jpg      乌兰牧骑,蒙语原意为“红色的嫩芽”,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是活跃在草原农舍和蒙古包之间的文艺团队。1957年诞生在内蒙古大草原。
    几十年来,乌兰牧骑始终坚持不懈地全心全意为农牧民服务,被农牧民亲切地称为“玛奈(我们的)乌兰牧骑”,乌兰牧骑队员则被唤作“玛奈呼和德(我们的孩子)”。 乌兰牧骑的队员多来自草原农牧民,队伍短小精悍,队员都是一专多能,报幕员也能唱歌,唱歌的还能拉马头琴伴奏,放下马头琴又能顶碗起舞。更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不仅能在台上演出精彩的节日,走下舞台还能做饭洗衣,为农牧民修理家用电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乌兰牧骑的节目多为自编自演,以反映农牧民生活为主,小型多样。





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支乌兰牧骑诞生于1957年,来自苏尼特大草原。是一支仅有9人、两辆勒勒车、四件乐器的小队伍。苏尼特乌兰牧骑是一支优秀保有古老乌兰牧骑传统的团队。在当时由于乌兰牧骑非常适合农牧民的需要,所以很快得到普极和提高,到1963年已有30支,而且在1964进京汇报演出时获得极大成功,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充分肯定,并按照周总理的部署,在全国进行巡回演出,影响很好。1979年始,乌兰牧骑走出国门,先后在欧美及亚洲其他国家访问演出,普遍受到好评。如今,草原上乌兰牧骑队伍已发展到近50支。在40多年的演出实践中,乌兰骑创作出许多优秀剧目,如“顶碗舞”、“鄂尔多斯婚礼”、“筷子舞”、“炒米飘香”、“腾飞的骏马”等,同时也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人才,如德德玛、巴达玛、金花、图力吉尔、朝鲁等。

乌兰牧骑最初队员只有10余名,个个一专多能,吹、拉、弹、唱、舞无所不会;乐器简单轻便,全队只一辆马车便能拉走,因而被誉为“一辆马车上的文化工作队”。这种精悍的文化工作队,演出不受场地、舞台、布景等限制,随时随地可演,节目都是自行创作,主要取材于农牧民的生活,以农牧民喜爱的歌舞为主。演出之外,乌兰牧骑还是农牧民的宣传工作队、文艺辅导队、生活服务队。
对于乌兰牧骑所坚持的先进文化的方向,党的三代领导人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亲切接见了他们。周总理多次叮嘱队员:“不要进了城市,忘了乡村,要不忘过去,不忘农村,不忘你们的牧场”;“望你们保持不锈的乌兰牧骑称号”。邓小平同志题词:“发扬乌兰牧骑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97年,江泽民总书记题词:“乌兰牧骑是我国社会主义文艺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0.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安代网 ( 蒙ICP备13001995号-1蒙公网安备 15052402000112号  

GMT+8, 2024-11-11 00:12 , Processed in 0.172790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