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安代网--记录库伦的点点滴滴

搜索
查看: 18212|回复: 0

一个关于国学的梦想-王力春(库伦人)

[复制链接]

3848

主题

482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325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17-4-5 07:59: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内蒙古通辽

    做梦都没想到,因为喜欢国学,一不小心被心爱的学生们助推火了。以一身行头为导火索,我的名字见诸报纸、电视台、网站、电台,这回又要到杂志上客串一下,真有点“火烧连营”的感觉。幸福来得太突然,真的当之有愧,可谓“得之若惊,失之若惊”。
   有趣的是,很多消息都是朋友和学生们告诉我的,我总是很闭塞、很滞后、很OUT。曾奢想,要是穿越到古代,每天捧一本经书,吟两句诗词,写几行翰墨,该有多么惬意!您瞧,我的家里有电视,却没装有线;有车,却不会开;能上网,却不会聊天;有手机,却没有微信……新学了两个名词:一个叫“刷屏”,我的消息被好友的好友在微信上“刷”了好几天;一个叫 “滚屏”,我的名字在单位的大屏幕上“滚”了好几天。真像我教的一位小朋友所说,“王老师着火了”。
    不过,“知止所以不殆”,一切终将归于平淡。冷静想一想,这些都应该归功于国学本身的魅力,是国学给了我一个梦想的天堂。
fa356048e0b3c1c197dcf0c955b3fde2.jpg
从梦想出发
   一个没有梦想的世界,该有多么可怕。所以喜欢志摩《再别康桥》里的那句——“寻梦,撑一支长篙,在星光斑斓里放歌。我出生在内蒙古库伦旗边境一个叫土窑子的地方,《妈妈的吻》第一句所唱“在那遥远的小山村”,也许就是我家。按家乡的风俗,刚出生时婴儿都要用锣过的沙土包屁股,所以绝对算得上土生土长。小时候最现实的梦想就是玩得开心。和当时所有农村孩子一样,从小学到初中,我从来没有补过课。每天放学,找小伙伴们玩个够,打啪叽、抓钉子、弹地图、藏猫猫、摸瞎、爬树、钓鱼、掏鸟、捉蜂子、溜冰车、狗刨……呵呵,记忆中最令我宠爱的是十二只鸡、四只羊羔和一只小白猫。
   初三下半年,我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奥林匹克数学选拔赛,竟然得了地区的第一名。那是我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坐了火车,第一次看到楼房。从小爱学习,但没有机会像现在城市的孩子上高中和大学。因为镇初中没开外语课,虽自学了三册,也只能考中专或中师。初三之前,几乎没看过电视,当然也不知道什么是大学。这成了一个永远遗憾的梦。我后来曾无数次追问,如果当年有考大学的机会,也许一切都变了模样。
   不过,我一直相信,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窗的时候,还会为你打开一扇门。中考报志愿时,父母不在身边,因为爱集邮,最羡慕镇邮局的送信人员,所以报了沈阳电力学校的无线通信专业。考上之后发现,原来无线通信是不用邮票的。这件事后来回想起来,真的很滑稽,其中也夹杂着一丝悲凉。这一年我十四岁,个子才一米五六,大家亲切地叫我“不点”。那时候打饭要排队,但总有人加楔,于是我便写了一篇《致大哥哥大姐姐的一封信》,登在了校报头版,并从此成为了校报小记者。突然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所学的专业,不喜欢电阻、电感、电容,而是愿意舞文弄墨。那时候,我的梦想就是将来成为一名记者或编辑,虽然在当时这种机会十分渺茫。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萍花不自由。命运总是阴差阳错地捉弄着你,也成全着你。中专毕业后,我留在了学校的微波站。之后到校长办公室干了一年,但因为不会伺候领导,又回到微波站。一年后微波站黄了,天无绝人之路,我被调到了心仪已久的校报编辑部。七年的校报工作,留下了很多“编辑部的故事”。其间,我还兼职编了三年的《垂钓》杂志,也算实现了少年时的梦想。

9ef9429bf18ce45ae48913617e414db1.jpg
梦想一经实现,便不是梦想
   一个不甘于现实的人,永远都会有新的梦想。因为自己的学历低,所以进修就是最现实的梦想。至于考研,因为当时教育制度的限制,成了极为渺茫、不敢想象的事情。这期间,我是在自学和进修考试中度过的。自学英语和高中数理化,考取了东北电力学院发电专业的本科函授,获得了工学学士学位。后来参加中文专业的自学考试,先读专科,后读本科,每次四科满过,两年半就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在当时也算一个小小的“奇迹”。
   时间总是拖沓地流走着,一晃就是十年。似乎可以说,为了实现继续求学的梦想,我整整在工作单位“厮混”了十年。因为英语基础不好,便自学日语,努力了三年,终于考上了学风甚炽的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从师于著名书法理论家、书法家丛文俊先生,攻读书法文献方向的硕士。
   之所以考研选择书法方向,是因为从小就萌生的一种梦想。小学时候,自发地临摹庞中华的硬笔字帖,稚嫩的笔触到现在我还留着。中专时加入了校学生会,天天帮人家写写画画,夏天不午睡,而是到教室里自学毛笔字。后来又迷上了篆刻,每天乐不思蜀。工作之后,经常和一些书友发感慨,“要是天天搞书法,该有多么幸福”。
  梦想就像潮水一样不可阻拦翰墨之道,对我别具引力,使我辞掉了稳固的工作,过了多年没有工资的生活。读完硕士读博士,正是这种对理想的坚持,使我前后七年背井离乡,拖家带口,往返穿梭于沈阳、长春之间。通过七年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学问、什么是艺术、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老师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小时候写作文《我的理想》,就是要当老师。博士毕业前,还真有幸到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当上了老师。经过多年的周折,一个没有正式读过大学的人,竟然站到了大学的讲台上。这里,或许是你实现自己真正梦想的地方。

e9c8b73f102e221c0576847dbacdf896.jpg
一个关于国学的梦想
   有的梦要幻灭,有的梦是虚浮,有的梦太暂短。一路走来,蓦然回首,发现自己深一脚浅一脚,竟然有那么多的梦想。小时候想当老师,少年时想考上大学,青年时想考研、考博士,想找个好工作,有一个美满的家,从事自己喜欢的专业。这一切,通过多年的机缘助力,我已经很知足了。不过,心底一直在想,一个人最终的梦想,并不是读书、职业和家庭,而应该是价值的自我实现,且要最大化。所幸,我找到了一个最佳切合点——国学——一个让自己所有梦想浑然一体的归宿。
    国学是个泛化而通俗的名称,私以为主要指中国传统文化。我教过古代汉语、国学概论、文献学、书法史、教师书法、文字学、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等多门课程,既有本科生的课,也有研究生的课,大体来说都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国学是一个民族的根,也是一个民族的魂。我总激情澎湃地对大学生说,“有国才有学,无学则无国”。《国学概论》这门课就是我首先申报的,没想到极受欢迎。
   为什么国学如此受欢迎?因为“所缺失的正是所需要的”。慢慢我发现,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的缺失和学习热情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这种感触是极为沉重的。《庄子》说:“得鱼忘筌”。莫让浮云遮望眼,国学太博大精深了,如何“概论”极为重要。为了讲好国学课,我采取了一种“国学树”的方法,为同学们建立“根→干→枝→叶→果”的树状国学学习体系。同时,借助网络教学和电子资源,为大家彩印学习资料,调动兴趣,强调方法,以期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开课的目的。
   读书为了明志不能挽狂澜于既倒,但愿倾杯水于车薪”,这是当年很“愤青”的一句话。大学生国学知识薄弱的根源,可追溯到基础教育方面。所以必须要以另外的方式,在一个有限的范围里,实现自己的国学教育理想。
   一切要从娃娃抓起,于是我到皇姑实验幼儿园兼了五年的书法老师。同时,以自己女儿和同龄人为“实验品”,组建了一个国学班。一方面亲自整理国学文献,另一方面又将其用之于国学教学,一部一部地整理,几年下来,也蔚为可观。朝于斯,夕于斯,真是让人流连忘返。记得有一次,一名小学生拿着我的名片,在名字后面写上了“二孔子”,我对他说“虽然你知道孔子排行老二,也不能这么不尊前贤呀”,这位同学很委屈地说:“我是说王老师等于孔子。”真是让人啼笑皆非,但心存感动。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古代学生的衣领是青色的,所以叫青青子衿。为了延续大学生对国学的学习热情,去年我在大学里成立了子衿国学会。没想到报名者很踊跃,旭日东升,书声朗朗,学生们冬天在蒲桃架下晨读《道德经》,春天在孔子像下晨读《论语》,俨然一道校园风景线。同时,带领大家整理国学文献,参加国学培训,推广免费国学义讲,还自费赞助大家编印《子衿》国学会刊,生活每天都很充实。《子衿》是大家内部交流用的,集学术性、通俗性和教学性于一身,每期一百多页,打算一季度一期。国学魅力无限,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国学的学习和传播中,一切都有了更多的期待。这是我的中国结。
   国学课火了。国学课前,一位朋友给了我一条喜气的红围脖,家在河南南阳的一位研究生给我带了一把诸葛羽扇,前排的大学生们凑趣,非得给我用手机拍照片,之后传到了网上,之后惊动了媒体,于是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感谢上苍,感谢国学,感谢梦想。



d1965ad4d3c0c3cfde6d3d3e748622ff.jpg
王力春老师简介:
    王力春,字入青,内蒙古库伦旗人,1974年6月生。师从于著名学者、书法家丛文俊先生,200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书法文献方向。现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省孔子协会常务理事,辽宁省周易研究会理事,沈阳市孔学会副秘书长,辽宁省乐器协会副秘书长。
    主讲的《书法审美与基本技法》被评为国家精品大学视频公开课,并获得辽宁省公共艺术类教学评比一等奖。学术著作3部,主持省级项目4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论文获第九届全国书学讨论会三等奖,入选第六届全国书学讨论会。
    创建兰亭书院、社区国学馆、子衿国学会、国学微信群,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辽宁文化共享电视频道主讲50集《七彩国学》节目,被聘为《少儿美术(书法版)》专栏作家。


编辑平台运营部高梓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安代网 ( 蒙ICP备13001995号-1蒙公网安备 15052402000112号  

GMT+8, 2024-12-27 06:48 , Processed in 0.201630 second(s), 4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