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安代网--记录库伦的点点滴滴

搜索
查看: 15734|回复: 2

一碗荞麦饸饹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19 20: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内蒙古通辽
一碗荞麦饸饹面                                                             齐树森
    人都说库伦得吃的是荞面,我来库伦,没赶上荞面美食节。中午饭时,走进一家饸饹面馆。一碗饸饹面,纤细圆润,上浇卤子竟然是切碎的红咸菜。挑上一箸,入口清香,绵软筋道,嫩滑悠长。啊!库伦荞面,本乡本土,原汁原味儿,名不虚传。
荞麦,科尔沁沙地均有种植。库伦旗丘陵连绵,土壤细致,降水集中6—8月份,无霜期150天,入伏出冷星时节,最是有利荞麦生长,为此质地顶数上乘。这里是中国荞之乡,一旗种植50多万亩,产量占世界四分之一。
荞麦皮黑仁白,四面六边,三棱形。她是双子叶植物,小杂粮类,归粗粮。不属禾本科,不在五谷之中。她很平凡,又不简单。其求之极少,奉献却多,是谦和忍让,践行中庸的代名词。 她不争农时,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种荞麦。拱芽,伸叶,分杈,开花,结籽,不是春种,一样秋收,人称晚田。若是遇上春天干旱夏季冰雹龙卷风,有她补种,能收口粮。她不抢地利,耐贫瘠干旱,无须深耕,不用井浇,不管坡梁沟坎,有土就长。她是矮棵作物,没有高粱苞米五大三粗,纤细得像个小姑娘。她不争你高我低,也能一亩地打粮五百斤。
   庄稼人干一天活计,主妇犒劳拨面。一块荞面,不压擀面杖。一把拨面刀,挫,压,顿,拨,一条条荞面飞入锅内。捞上一大海碗,浇上酸菜卤子。挑上一筷子,扛口;抹一把额头上的汗珠子,解饿。农村人家赶上大事小情,压荞面饸饹。灶下架上树条子硬柴,一大锅水烧得哗哗翻开不落滚,其上搭饸饹床子。随压,随捞,随吃。一个人压,几桌子人吃。压面的,吃面的,都卯足了劲儿。有人干活偷懒不出汗,吃面却是汗流浃背。眼尖的人会心一笑,大家碗、筷、嘴巴、手指头,都在刹那之间戛然而止,又不约而同说那百说不厌的妯娌俩干活吃面的故事——谁着急谁知道。
    农家杀年猪,请三亲六故,不说吃猪肉,说吃血肠,以特征代表整体。灌血肠,光有猪血不行,荞面、片油、葱花缺一不可。有上好荞面当食材的血肠不散花,不粘刀。一刀下去,爽爽朗朗,圆圆片片。码花上盘,赭红的猪血,翠绿的葱花,雪白的片油,紫褐色的荞面,一律剔透清晰。你执箸夹一片,蘸上大蒜汁,那是香满齿颊,妙不可言。老邻旧居亲朋好友,回家说三道四,现场评头品足。若有一声啧啧赞叹,这家的主妇立马笑开一脸牵牛花——有面子。
    荞麦含芦丁等多种元素,今人最喜食用,供应国内市场,销售亚欧美洲。有的国家缺者为贵,价值与鸡肉相当。一个日本国,荞麦面馆就有7万多家,料理荞面有专家级厨师,寻常百姓餐桌,高贵天皇御膳,都有这一口。
    荞麦浑身都是宝。有人将其磨面,推米,加工挂面,做成食用产业。有人将其酿荞麦酒,制冰淇淋,做美容面膜。即使叶茎,也不多余,可做烧柴,可粉碎当饲料。农村人睡火炕,爱上火,有了老辈子传下来的荞麦皮填充枕头,人不长眵目糊。这样的枕头不仅松软芳香,还清热明目安眠。《枕头记》里那个卢生一枕黄粱美梦,枕的应该是荞麦皮枕头。
    荞麦收割,秋霜满天。这里是“南飞一千北返八百”的大雁最好宿营地。一者荞麦地远离村落,少人打扰。二者顺垄沟雁阵前行,落地的荞麦粒,俯拾即得,免费晚餐,节约时间,头雁又能瞻前顾后,不会有同行落单。
    有人为了彰显荞麦种植历史悠久,论证其为周代的“荍”。《辞海》解释“荍”,一为“荞”的异体字。二为“锦葵”,举例《诗·.陈风·东门之枌》末章有句“视尔如荍”。《诗经》提到132种植物,“荍”名列蔬菜之中,不是粮食作物。有人说荞麦即“荍”附会牵强,若将荞麦比做美丽姑娘倒是恰如其分。你看,荞麦根黄,茎赤,叶绿,籽黑,花朵有粉透白,形象风姿绰约,婷婷袅袅,多像一位沙地农家少女? 在不是繁花的季节,荞麦花开白雪香。你看,那飘飘洒洒,那翻花滚雪,那风摆茎叶,那乱颤花枝,该是给大地增添多少美丽?该是给人送来多少喜悦?秋风吹散天香,蜂儿迢迢千里万里闻风追寻荞麦花。荞麦又打粮食,又绽香花。这,在各类粮食作物之中应该绝无仅有。
    小小的荞麦,总与劳动人民,与苦涩相关。有名的戏剧《荞麦记》讲述王员外的三姑娘嫁了一个穷书生。老丈人寿诞之日,穷书生送上三升荞麦馍,老泰山眼皮没撩。荞麦入口苦涩,一股药味儿,大老财轻易不上口,这荞麦花却是穷人度命的粮食。小时候,总听老人讲“荞麦花”在旧时代的用项。这荞麦顶花长,直到深秋霜打,扬场出风飘落的青涩穗粒花絮,叫“荞麦花”。将其上碾子碾压,可掺野菜馇粥,可掺谷糠贴大饼子。我经历过的“以粮为纲”年代。荞麦是稀罕东西。唯有过年,或是来了至近亲戚,才有可能包上一顿荞麦皮子饺子。
    荞麦,还是努力不倒的代名词。有课本收入日本作家栗良平的文章《一碗清汤荞麦面》。文中讲述母子三人,三次来面馆吃面。一个平常又平常的故事,不知感动了多少人,不知激动了多少人。个中原因,是故事中蕴含了一个伟大的命题:面对困难,人类努力不倒,总有希望。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20:2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帮你顶下哈!!

0

主题

330

回帖

35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58
发表于 2014-5-16 20: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
路过,支持一下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安代网 ( 蒙ICP备13001995号-1蒙公网安备 15052402000112号  

GMT+8, 2024-12-28 00:22 , Processed in 0.168472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