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安代网--记录库伦的点点滴滴

搜索
查看: 27265|回复: 0

库伦地区蒙医药历史文化解读

[复制链接]

3827

主题

481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7247

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突出贡献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23-7-3 01: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内蒙古通辽

d497f03dad87f43c179a54dad1efd456.jpg
库伦旗自然地理环境独特,物产种类丰饶,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各民族呈大杂居、小聚居格局。本文从库伦地区蒙医药事业(作为库伦安代、荞麦、蒙药、布鲁等四大名片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历史阶段划分和主要特点的角度,作以简要文化解读。一、库伦地区蒙医药事业历史阶段划分库伦地区蒙医药事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原始起步阶段、近代传统阶段和现代发展阶段三大阶段。(一)原始起步阶段第一部分,自发认同时期,分为两个大的层面。蒙医药学的形成,首先是蒙古族人民长期生活积累和医疗实践的结晶。古族有“百病之源未消化,百药之华白开水”的谚语。这句话听起来非常简单,却道出了传统医学产生发展的真谛,是理解、学习一切传统医学的钥匙。医学是人类与生俱来、至死不休的生命探索。它从呻吟中诞生,从痛苦中创造,从存亡中积累,从继承中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阅历了无数的生命现象,动员了当时最先进的哲学思维和科技手段,一步一步地摸索人体生老病死的规律。蒙古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中国北方,寒冷、潮湿、风雪的自然环境,狩猎、放牧、逐水草而居的马背生活,面对寒症、骨伤、消化道疾患等常见病、多发病,利用饮食、起居、灸、药草等简便验廉的防治方法,这一切都是蒙医学形成的土壤和基础。公元13世纪,蒙古民族崛起于世界的东方。成吉思汗在统一了蒙古地区之后,东讨西征,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辽、金、南宋,到西亚、东欧,中医学、契丹医学、回回医学和古印度医学、阿拉伯医学、古希腊医学等自然地交汇在一起。蒙古帝国积极引进,兼收并蓄,为比较原始的蒙医药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是蒙医药学形成的第二个因素。在这一阶段,库伦地区的蒙医药事业,也开始了原始的自发认同起步过程。在时间上主要体现为,从1546年左右漠南蒙古东部地区发生的内喀尔喀五部南迁、察哈尔部东迁之后南移、嫩科尔沁部东迁之后开始南移等三大部落迁徙时起,到北元末期(【明】崇祯年间)在后来的唐古特喀尔喀旗修建寿因寺为止。第二部分,自觉起步时期。是从北元末期的修建寿因寺开始,到1935年喀尔喀左翼旗、唐古特喀尔喀旗、锡埒图库伦喇嘛游牧三者合并组建库伦旗为止。库伦地区蒙医药事业的起步发展,与库伦地区历史上三位知名人士林丹汗、多罗那他、阿升希日巴是分不开的。北元蒙古大汗林丹汗(1592——1634年)从军事、行政首脑的角度,多罗那他从喇桑(扎仓)雏形建设的角度,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锡埒图库伦喇嘛游牧首任札萨克达喇嘛阿升希日巴(?——1636年)从传经布法的角度,都对库伦地区蒙医药事业的起步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据传寿因寺(迈达里格根庙)的喇桑(扎仓)建设,是四世达赖喇嘛给多罗那他赐名所建。本寺在明朝崇祯皇帝时开工修建,多罗那他担任藏传佛教觉囊派二十八代教主时竣工。
具体地点在当时是北元大汗林丹汗所管辖的内喀尔喀五部之一的巴岳特部后裔领地。康熙元年(1662年)漠北喀尔喀蒙古贵族巴勒布冰图率领部众迁徙到此地,组建了土默特左翼旗附属旗———唐古特喀尔喀旗。明思宗朱由检(1610——1644年),1627——1644年在位,年号“崇祯”,终年35岁,在位17年。多罗那他(1575——1634年,也有的资料写作1635年),明代史学家兼梵语学家、藏传佛教觉囊派高僧、外蒙古最大转世活佛哲布尊丹巴转世系统奠基人,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应蒙古喀尔喀部之邀,前往蒙古传教弘法,四世达赖赐以“大慈迈达里呼图克图”名号。多罗那他在蒙古以库伦(今乌兰巴托)为中心传教二十余年,兴建佛教寺院,受到蒙古各部王公及民众信奉和供养,被尊为哲布尊丹巴,藏语意为“尊贵的圣人”。由此推测,修建寿因寺的时间应在1627——1634年间。第一代哲布尊丹巴罗布藏旺布扎勒三(1635——1723年)开始传授佛教经书,清朝顺治六年(1649年)适应当时情况会见第五世达赖喇嘛并提出“宗教改革”的政策。迈达里格根庙,以前修建规模较大,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到乾隆六年(1741年),本庙分别建立了却伊拉喇桑(教学部)、焦德巴喇桑(言学部)、满巴喇桑(医学部)、洞阔尔喇桑(时轮学部),最繁盛的时期有300多个喇嘛座位,四大学部内有150名喇嘛,正殿里设有却伊拉喇桑,正殿密室设有焦德巴喇桑,后院为洞阔尔喇桑,东侧为满巴喇桑。迈达里格根庙是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开始接收外旗的喇嘛学习经文和医学,从民国开始,每学期招收20名喇嘛来此庙学习(包括库伦喇嘛旗),年龄限制在15岁~ 18岁之间。寿因寺满巴拉桑(医学部)的组建和运行,为以后库伦及其周边地区蒙医药事业的长足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早期理论基础。迈达里格根庙在阿鲁科尔沁旗的诺颜庙、德布勒庙、科尔沁左翼中旗的唐格尔庙、科尔沁左翼后旗的哈嘎勒格台庙都设有庙仓。相传迈达里格根从呼和浩特格根庙到格尔林格根庙,皇帝诏令他实现唐古特喀尔喀台吉(黑喀尔喀)改邪归正。格根(似为唐古特喀尔喀旗首任贝勒巴勒布冰图)来时带领“图格沁”(齐、祁氏)牧主、一个“布赫沁”(摔跤手)和若干名奴隶,他努力使格根管辖的跟随其迁徙而来的“呼和图格沁”(蓝——兰氏)等民众步入文明开化之路。第十世(也有人称为第八世)寿因寺主持宝音初古拉即是清末抗击八国联军名将僧格林沁的侄子,所以随着第十世迈达里格根的坐床主持寿因寺事务,因而科尔沁部落的文化也相应地渗透到当时的唐古特喀尔喀和锡埒图库伦喇嘛游牧地区。民国十二年(1923年)二十三世札萨克达喇嘛罗布桑林沁,从达尔罕旗莫力庙请来温都尔额木其——博彦特古斯,从卓索图盟土默特左翼旗瑞应寺满巴喇桑请来蒙医毕力格图任教,兴办了库伦第一所蒙医学校,学员10人,学期三年。后来从学成毕业的学员中选聘巴图、嘎日迪等4人,担任锡埒图库伦喇嘛游牧札萨克达喇嘛的“仓医”。另外,据《吉祥佛陀教法源流之传记》记载,锡埒图库伦第九世札萨克达喇嘛斯钦绰尔济云丹桑布求学于拉萨哲蚌寺。在此期间,他曾拜达赖喇嘛侍从医生为师学医,学成后以“奥特琦保日罕(药师佛)第二”著称,看来他的医术无疑颇高。但是未见其有收徒、行医等方面记载,是为憾事。现在仍然保存于象教寺札萨克达喇嘛卧室二层楼窗外东、西墙面上绘制的西洋风格画像和中国江南风格画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北文化以及中西方文化交流和对库伦地区的影响。因而从清朝时起,库伦地区蒙医药文化也相应地借鉴和吸收了一定的西方和中原、江南等地医药学内容。民国十七年(1928年)一位姓车的朝鲜族医生到库伦街开办私人西医诊所,取名崇德医院,此为库伦建制后最早的西医传人。由此开始了库伦地区蒙、中、西医既具有各自独立特点,又进行借鉴、融合的发展时期。(二)近代传统阶段第一部分,形成体系时期,时间上是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唐古特喀尔喀旗和喀尔喀左翼旗与锡埒图库伦喇嘛游牧合并,正式形成库伦旗(从此时起库伦旗不再冠以锡埒图一词)开始,到1956年固定库伦旗旗域疆界为止。在这过程中,无论是在伪满洲国时期,还是从1946年底开始组建民族民主联合政府,以及后来的“国共拉锯”,直到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库伦地区的蒙医药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因战争期间“覆巢之下,岂有完卵”,随着时局动荡不安,蒙医药事业也难有较快发展。在建国前后,科尔沁左翼前旗西部、奈曼旗东部、陈苏鲁克西北隅、新苏鲁克整体逐渐并入库伦旗,直到1955年7月由原科尔沁左翼前旗并入库伦旗的朝鲁图、满斗2个努图克划归科尔沁左翼后旗,库伦旗的疆域才固定下来。在此阶段当中,尽管库伦蒙医药事业从业者付出了很大努力,但因政局相对不稳,科技进步不够,因而收效平平。这一阶段的主要事件有: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8月寿因寺迈达里呼图克图被迎至内蒙古自治区首府乌兰浩特。9月库伦旗蒙医医学会成立。由库伦蒙医师参与的库伦担架队参加辽沈战役的战场解救工作,做出了贡献。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9月,库伦旗医学会联合会成立。1950年9月经考核,给143名乡村医生颁发了行医证书。哲里木盟卫生科派人对库伦旗中蒙西医护士助产人员进行考核考试和发放行医执照,登记的183人,参加考试的129人,合格发证的143人。是年旗人民政府成立旗卫生股(科级)。1954年8月库伦旗农村推广应用青霉素和磺胺类药物,疗效显著。第二部分,加快发展时期,从1955年7月库伦旗固定旗域疆界开始,到1978年底实行改革开放之前。这一时期,1957年的库伦蒙药厂、1978年的蒙医医院等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收效甚丰。1956年10月库伦旗卫生防疫站建立。1957年全国第一家国营蒙药厂———库伦蒙药厂成立。1959年5月15日旗卫校第一期助产班结业,学员38人。11月旗畜牧兽医部门和卫生部门配合,开展布氏杆菌病检疫。1972年5月额勒顺卫生院在吉林省医疗队协助下,对一名患者做第一例胃切除手术成功。1974年9月库伦旗给107名“文化大革命”初期下放的集体所有制蒙中医人员恢复原职。1976年旗结核病防治所完成全旗13万人口的结核病普查工作。1980年4月库伦旗卫生局配合哲里木盟卫生处,对全旗赤脚医生进行考核,给118名合格者发放了“乡村医生”行医证书。1985年旗医院完成电针治疗面瘫100例疗效观察的课题研究,获盟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986年4月17日旗保健站开始进行儿童死因回顾调查工作。至5月12日结束,深入15个苏木乡镇、1个林场、1个牧场的16个嘎查村、38个自然屯,查出1984年儿童死亡49名,1985年儿童死亡28名。7月9日旗妇幼保健站整顿全旗农村牧区接生员队伍,对374名接生员中的194名合格者发放接生员证,并配备甲乙丙三类产箱222个。9月10日旗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正式通过《库伦旗结核病防治暂行规定》,成为全国第一个依法防治结核病县(旗)。10月25日库伦旗被定为全国卫生事业现状抽样调查重点地区,历时三年。11月10日旗医院对一位特殊的宫外孕患者手术成功。11月20日旗卫生局、旗地方病办公室组成联合调查组,对六家子、扣河子、库伦镇、白音花、茫汗、平安六个苏木乡镇的地甲病情况进行普查。普查人口75306人,普查率98.34%;患者1864人,患病率2.48%。(三)现代发展阶段,分为实体性发展和历史资料整理两个大的方面在实体性发展建设方面,第一部分,迅猛进步时期,从1978年底实施的改革开放开始,到2003年蒙药厂进行GMP改造认证,蒙医医院建设迈出新的步伐为止。1999年库伦旗蒙药厂研制的安友牌蒙药“珍宝丸”、“七雄丸”分别获国家药品医学、器材成果博览暨学术交流研讨会优秀成果金奖;“三普勒·淖日布”获全国少数民族用品展览会金奖。2001年库伦旗被国家卫生部命名为“全国牙病防治工作先进旗”。2002年5月31日库伦蒙药有限公司国有股权交接暨GMP工程举行启动仪式,将库伦蒙药有限公司整体划转内蒙古自治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经营。2003年随着全国开展“非典型肺炎”的防控工作,4——6月库伦旗全面开展“非典型肺炎”防控工作,到12月全旗未发现“非典型肺炎”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2003年12月7日库伦蒙药厂GMP改造项目顺利通过认证,这是国家药品生产企业标准认证。第二部分,形成支柱产业时期,时间上是从2003年12月7日蒙药厂一次性通过国家GMP改造认证开始,到2012年10月末“中国蒙医药文化之乡”评审论证为止。2004年12月4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乌兰一行到库伦旗就农村牧区医疗卫生、蒙医药发展等情况进行调研。库伦蒙药厂在2008年12月16日再次一次性通过国家GMP认证,库伦蒙药事业驶入了快车道,发展前景更加广阔。2012年9月28日库伦蒙药厂原址改扩建工程开工仪式启动,将于2013年9月份投入试生产并通过GMP认证,项目投资接近1亿元,改造后产量达到500吨/年,是现在产能的十倍,为蒙药产业发展壮大提供有力保证。目前,库伦蒙药厂生产品种80余种,畅销全国;库伦蒙医医院自制制剂106种,哈尔稿、白音花、茫汗等卫生院也有自立的制剂室,制剂品种达100余种,能够满足全旗及周边地区蒙医药医疗需求。蒙医医院及基层卫生院蒙医药发展疗术推广现状较佳,前景看好。现在全旗人口近18万人,每年接受蒙医药治疗的旗内外患者达15万多人次,旗蒙医医院制剂年产量达8000公斤,蒙药厂年生产量达50吨,全旗除了蒙药厂、旗蒙医医院外,现基本达到苏木、镇有以蒙医为主的卫生院,嘎查村卫生室配有蒙医人员。其中蒙医药成了库伦主要的医疗保健方式,为农民患者提供简易、低廉、高效的医疗服务,受到广大患者信赖,目前年接诊病人达1万多人次,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三部分,快速发展时期。从2012年10月27日“中国蒙医药文化之乡”评审论证为标志,库伦旗蒙医药事业驶入快车道时期。在2012年10月27日召开的“中国蒙医药文化之乡”论证汇报会上,库伦旗通过了专家组论证。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此以后的工作中,库伦旗蒙医药事业将充分发挥“中国蒙医药文化之乡”的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第二个大的方面,即历史资料整理方面。库伦蒙医药文化发展是各项文化交流过程当中的产物,在这过程当中产生、丰富和发展。除理论性文章、学术性资料之外,库伦地区蒙医药历史资料的整理,较为系统全面的理论著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1987年10月库伦旗卫生局原局长博和太撰写论述文章《库伦旗蒙医沿革概述》,对于库伦旗蒙医药阶段性历史资料进行了抢救性收集整理,发表在库伦旗政协文史委编印的《库伦旗文史资料》(第一辑)当中。二是2000年12月库伦旗红十字会原副会长赵福所编撰的《库伦旗卫生志》,较为系统地叙述,以汉文内部历史资料的形式进行了编印。三是我们正在组织相关学者搜集整理的一部书。从2008年8月和2009年5月分别动议,2010年研究确定,2011年以旗政府旗长办公会议纪要方式正式公布,由库伦旗委、旗政府与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合作,以库伦文化统战促进会为联系纽带,利用三年时间编写出版“库伦历史文化研究丛书”23个左右分册。其中的《库伦蒙医药史略》分册以汉文方式整理,30万字左右,配备一些代表性图片,争取在2013年底出版发行。二、库伦地区蒙医药事业的主要特点蒙医药是祖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中积累起来的医疗经验总结,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具有民族特点和完整的理论体系。蒙医药学是将原始的蒙古高原上传统的诊疗方法与藏族医学理论相结合,所产生的适合蒙古高原地区的各种疾病诊疗理论和相应方式方法。它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和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平衡为生理病理基础,借用藏医学经典著作《四部医典》的基本理论作为学术框架和说理工具;并在实践中建立了既不同于南亚地区,也不同于青藏高原的疾病谱,而是以蒙古高原的常见病、多发病为防治对象的别具一格的临床医学。这是世界文化交流史上兼收并蓄、继承创新的一个范例。在此过程当中,各个地区也都形成了各自的特点。其中,库伦地区蒙医药事业的主要特点包括一)地域特点库伦旗地处燕山余脉与科尔沁沙地的相接处,地理类型较为复杂,环境条件较为恶劣,因而当地居民胃肠道消化系统疾病较多。库伦地区蒙医药事业的起步发展,是受气候、地域、环境、文化及生产劳动等因素影响,在游牧文化与定居文化的碰撞里,在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融合中,形成自有地域特色。与此同时,接受邻近的土默特、科尔沁等部落和地区蒙医药治疗特点和技艺,形成了库伦地区蒙医药特色。由于当地种植业、养殖业品种较全,因而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定的食疗方式。过去讲库伦旗的“好牲畜是白毛驴,好食品是荞麦面”,荞麦面具有防治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特性,是著名的保健食品;随着农牧业机械化的推广普及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库伦驴”的用途由过去以役畜为主转变为役用和食用并重,驴肉具有补气养血功效,库伦旗其它种养业产品的食用疗效也具有类似特性。(二)师承特点现在库伦兴源寺“额克苏莫”所供奉的“横三世佛”,即是缅甸玉质地的坐像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和奥特琦保日罕(药师佛)。将奥特琦保日罕作为精神偶像来供奉,说明从始建此庙时期的顺治年间起,当时的蒙医药治病救人观念已深入人心。从最初的4名“仓医”开始,库伦地区蒙医药事业具有较为明确的师承关系,这在当时教育文化事业相对落后的口耳相传时期,较好地保证了蒙医药知识和技能的传承质量。(三)“扎萨勒”特点“扎萨勒”是蒙医疗法中的一部分,蒙医传统外治疗法是一种较古老而又最基本的医疗手段,它有操作方便、器具简单、费用少、对疑难症作用迅捷、治愈率高等优点,其起源可追溯到史前文化时期,它的产生、发展与蒙古民族及其先民生活方式和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包括许多非给药传统疗法,如,灸、针灸、放血、涂擦、罨敷、拔罐、浸敷、缚浴、沙疗、石疗、披皮、烙灼、色搏斯勒格、正脑、正骨、正内脏、脉泻、催吐、水浴、骨汤浴、油脂疗、饮食疗等。库伦旗的放血疗法最具特色,它的主要应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长期生活困难,饮食营养不良,但又短期暴食等因所引起的“泡勒格”(急性胃扩张)的治疗,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二是对于“高血脂(血粘稠)”的治疗,也是疗效非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论是在库伦旗各医疗机构,还是在民间,放血疗法都很盛行。现在库伦旗蒙医医院开展的蒙医特色疗法在全市乃至全区享有很高声誉,特别是蒙药结合传统导泻疗法治疗HP硬化腹水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费用低,蒙药融合治疗科开展的针刺、按摩、放血、火罐、蒸熏等疗法为广大基层患者解除了痛苦。蒙医医院蒙药浴是传承蒙医古老的浸浴方法配制蒙药水,借鉴天然温泉疗法的原理,治疗各种风湿骨病、腰腿痛病的有效方法。(四)用药特点库伦旗具有牛黄、甘草、远志、麻黄、黄平、毛刺、知母、枸杞等药材120多种。与中医药相仿,库伦蒙医药用药当中,总体上是以植物类药材为主,但在生、熟药的用药比例上,生药用药比例明显超过中药用药比例,因此“蒙药”也是一剂“猛药”。库伦地区知名蒙医善于根据患者的单项症状和系列证候,进行综合分析诊断,进尔通过将泻药与止药合用,面剂与丸剂混用,实行水煎与药引子配合,外敷与内服结合等各种有效方法,将各种药物的性能进行综合使用,充分发挥其温和性、综合性作用,体现辩证施治,收到颇佳疗效。蒙医药科学是严谨的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科学。由于库伦地区蒙医药事业具有较为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以及相应的历史文化积淀,相信将为中国及世界医药事业做出新的贡献。(作者:青格勒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安代网 ( 蒙ICP备13001995号-1蒙公网安备 15052402000112号  

GMT+8, 2024-4-28 09:20 , Processed in 0.216464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 Style Desig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