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7-9-19 02:32:19

梦里梦外荞花香






恩和拍摄


文/鲁雅君
家乡库伦,是个有着独特历史背景的文化名镇。且不说她迷人的数百年政教合一的历史故事和富有传奇色彩且已舞出了国门的蒙古族安代艺术,也不说她功效神奇的蒙医蒙药文化,单就是国家地理地标产品——库伦荞麦,就是一首谱不尽、唱不完、听不够的歌儿。这首歌从远古唱起,唱醒了河流穿山越壑,唱笑了白云落满山坡,唱来了蜜蜂酿甜百姓生活!
韩东生摄影
在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千百年来,荞麦被当地人奉为食中上品。小时候,能吃上一顿荞面饸饹是多么奢侈的事情!因为那时是生产队大帮哄,漫山撒籽却广种薄收,秋后,一个生产队也收不了几石荞麦,每家每户能分上几升就不错了。越是难得也就越珍惜。所以,直到现在,我仍然喜欢荞麦食品,包括荞麦花蜜。



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开白色小花,果实呈黑红色三棱状。它在播种后3到5天就能出苗,并且能够快速地生长发育。荞麦可以在贫瘠的酸性土壤中生长,而且生长期短,在相对低温的气候下也能开花,从种到收一般只有七十到九十天。
正所谓一方水土一方物,库伦地区十年九旱,春季更是干旱少雨,土壤墒情往往达不到玉米等大田作物的生长要求。荞麦却因其生长期短可以在入夏雨水稍多的时候播种。正是荞麦耐贫瘠、耐旱的品性,多少年来,一直受到库伦农民的钟爱,把它视为抢补农时、抵抗灾荒的救命粮。

韩东生摄影

荞麦浑身都是宝。
荞麦收仓脱粒后,风扇出的荞麦落花、荞麦叶、荞麦秸秆,经过粉碎处理,配以少许玉米面,是农家养猪的好饲料,无需任何添加剂,就能养出肉质肥美的“本地猪”。逢年过节或者办喜事,农家小院杀猪灌荞面血肠招待亲友,成为库伦农村一道特有的风景。


荞麦皮是做枕芯的好材料,温凉适中,软硬适度,且透气性好。长期使用荞麦皮枕头,有清脑明目的作用。目前,国际市场上荞麦皮的价格甚至要高于荞麦的价格。

初秋时节,走进我“中国荞麦之乡”的家乡,田畴沟壑,数十万亩雪白的荞麦花被沟壑分割成大小不一的条条块块,在沟谷沙地间青翠的绿色中怒放,如飘落的白云,似舞动的哈达。淡淡的微风为你送上沁人心脾的荞麦花香,随处可见的养蜂人的帐篷和嘤嘤飞舞的蜜蜂,又勾勒出一派花香好酿蜜的繁忙景象。美景怡人,花香醉人,浓浓的花香、蜜香,氤氲着幸福吉祥,让人仿佛置身天堂。




庞立泉摄影

如果您有机会光临库伦,随意走进一户农家,朴实厚道、热情好客的主妇都会用荞麦面食品盛情款待您。如果您来去匆匆,那她们会为您做一顿“快餐”。一刻钟功夫,一碗热腾腾的拉拉汤或猫耳朵汤就端上了桌;如果您流连忘返,那她们会为您展示刀功,切出长长的荞麦面条,也许会献上最高的技艺,压上一锅滑爽细长的饸饹。您在饱餐美食的同时,还会欣赏到精湛绝伦的民族饮食技艺。
荞面饸饹猫耳朵汤
库伦旗中部人喜欢吃荞麦馅饼。面要和得稀软,羊肉芹菜馅要包得多,包好后放在面案上,左手蘸干面轻轻拍,右手用宽菜刀配合着翻,反复几次,放入大铁锅里温火烙熟。库伦人烙出的馅饼皮儿薄馅多,整个馅饼的厚度不会超过3毫米。透过薄皮儿,里面的馅儿清晰可见,入口,则香软而不油腻。

库伦旗西、南部人喜吃荞麦拨面:先将和好的面团拍成前薄后厚的长条状置于案板上,然后用特制的拨面刀,飞快地将拨面刀用力往后一挫、往下一压、往前一顿,均匀地将面拨进滚开的锅里。面条浮上来为熟,用筷子挑进碗里、浇上喜欢的囟子便可食用。拨面条细白柔韧,筋道可口,配上不同口味的卤子,令人百吃不厌。在库伦,能拨一手好面条,是家庭主妇的骄傲。




历史上,荞麦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因其植株矮小,花色洁白清香,且耐得贫瘠、干旱和霜寒,颇受文人墨客喜欢。有诗为证:
唐·白居易七绝《村夜》诗云: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田野,
月明荞麦花如雪。


恩和拍摄
唐·温庭筠在他的《处士卢岵山居》中这样写到: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今虽无法考证温庭筠所写荞麦花是否与库伦荞麦有关,但诗中古树、急泉、清沙、山峰、石径的意境描述,与库伦的地貌何其相似啊。


恩和拍摄
无独有偶,北宋散文家、诗人王禹偁的《村行》也写到了荞麦: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韩东生摄影

在库伦地区,老年人在儿孙们小的时候常常会给他们设一道谜语:“三块瓦,盖座庙,里头坐个白老道。”谜底就是荞麦。
库伦人喜种荞麦,喜食吃荞麦,有关荞麦的农谚在库伦就有多种多样:“荞三麦四菜一宿”、“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荞麦长得快”、“荞麦种在三伏口,三撮就能收一斗”、“十八天发杈,十八天开花,十八天结籽,十八天归家”、“荞麦顶花长,青十八,红十八,白十八,黑十八,七十二天收到家”等等。


庞立泉摄影

关于库伦荞麦由来的传说,在当地更是不胜枚举。我喜欢这一说:
有一年,六月中旬,库伦境内降了一场特大冰雹,庄稼被毁。眼看农时已过,再种什么庄稼都来不及了。人们绝望地仰天长叹,捶胸痛哭。


三五天后,人们惊奇地发现:漫山遍野长出了一种植物,它嫩嫩的心形状绿叶,浅绿色枝茎,没长多高,便开满了白花,远远生去,象六月雪覆盖田野。渐渐地,结出了果实。时间不长,果实由白变黑。人们发现,与所有植物籽实的形状不同,它是三菱形,且边开花边结籽。有人将籽实摘下碾碎,发现里边是白粉,放进嘴里尝尝,温香细腻。胆大的人将这种植物收割回家,将籽实除去外壳,碾成白粉,用水和成团状,放在锅里煮,没想到,吃起来滑嫩绵柔,清香可口,无异常感觉。一传十,十传百,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上山收割。人们用这黑三菱形的籽粒碾面吃,度过了灾荒岁月。

原来,毗邻库伦的某地有人集体作恶太甚,上天发怒,派天使降下冰雹打毁庄稼以示惩罚。谁知,天使降错了地方,误使库伦遭了灾。人们的悲伤哀嚎惊动了玉皇大帝,于是,他又差天使降下吉祥之物,拯救无辜的难民。这真是无巧不成书,于是,人们叫这种植物“巧麦”。
人们留下“巧麦”种籽,第二年播种。因为“巧麦”是一种植物,后来人们干脆就叫它荞麦。


转眼到了除夕,人们为感谢苍天的恩赐,用荞面食品在除夕夜祭祀上天。他们把荞面擀成片,裹上碎肉、碎菜,包成月牙形。辞旧迎新是在子时,所以,人们借助“交子时”的谐音,把这种食品叫“饺子”。以后,饺子就成了人们除夕夜必吃的食品,还把饺子当做祭品敬天地神灵,以示不忘上天恩赐。

荞麦开花时节,随处可见香雪般的荞麦花海。它像天上的朵朵随风飘动,又如遍地流动的羊群奔跑起伏,而花香就随着阵阵微风沁入行人心脾,入诗、入画、入境、入梦。

恩和拍摄
来源:库伦旅游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梦里梦外荞花香